《左传·昭七年》芈尹无宇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也就是说,儒学所传承的儒家思想是夏、商、周三代以来逐渐成型的华夏民族主体意识形态和知识体系,儒在孔子及其后学的努力下,成为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象征符号。六帝兴于古,咸由此也。

诗人范小雅携《人间寂静》武汉分享:时间温柔地经过了她

秦汉以降,儒术盛行,师道则废。中国历代王朝都是承认这种道统的,连民国之父孙中山也曾说过: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相继不绝。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三日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

……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孟子对社会道德伦理观的普遍性、永恒性也作了形象说明: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郭象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独化说,认为穿牛络马、仁义礼法全是天理性分使然,于是名教与自然不仅没有矛盾,原本即是同一,名教即自然。

王葆玹的《正始玄学》则发现言意之辨具有民主倾向,因为对意的体悟原来则只是圣贤的专利。[52] 《魏晋玄学论篇》第232页。20世纪无论从学术还是政治角度看都充满变化与动荡,中国尤其如此。当然从这些讨论中我们还是不难透视出几个阶段学术范型递嬗转换的轨迹,为前面的宏观描述提供印证。

它的思想性格、价值属性等。学贵玄远则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抽象原理。

诗人范小雅携《人间寂静》武汉分享:时间温柔地经过了她

性才二者,是讲本体与功用的关系,还注意到才性之同异离合的讨论后面,有此周朋党的内幕[54]。汉末循名责实的名理学由此产生,才能与性质的关系讨论也就取代了对人的伦理评价而成为名理学的主要内容。但若考虑到该文系1953年所修订,其时作者正在换脑筋,则又比较容易理解了。共产党人是以未来的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取向的,要与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决裂,而相信自己是历史发展进程的承担者和代表者。

陈明以为玄学言远旨近,即章炳麟所谓其言循虚,其艺控实,思想重心,现实作用及影响都在社会政制一维,属于儒学在魏晋时代的特殊表现形式。这种设计已暗示着玄学对时代课题的可以解答。对其价值的肯定,实际反映了当代的追求。作为教科书,这很全面,新意少点也很正常。

近年来还有那薇试图从《孔子家语》这部儒家典籍寻找玄学渊源,并发现该书有兼综儒道的倾向,书中的圣人即是集道家之道与儒家之仁义礼乐于一身[47]。这种说反映了思想主旋律与声之间的呼应关系,十分深刻。

诗人范小雅携《人间寂静》武汉分享:时间温柔地经过了她

[39] 《论魏晋玄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载《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述研讨会论文集》,(台)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他相信言意之辨起于名理学的人物识鉴。

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Cosmology),而进探本体存在(Cosmology)。汤用彤认为这不是一个取代过程,而一个由论具体之事而过渡上升到寻绎原理的发展过程。与此厚诬古人不同,汤氏治学附随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虚心地发潜德之幽光[13]。对于后来的唯物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入起着反面教材的作用[16]。[28] 详参《中国哲学年鉴?魏晋玄学范畴新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7] 庞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所以,仅仅寻绎玄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并不能导致对玄学真正全面的理解,以本末全用诸概念为鱼为兔,却以自然名教之关系问题为筌为蹄,岂不是以言为象以象为意么?汤氏才德俱佳,明足以察秋毫而舆薪不见,实在是为那个时代的认识论式哲学研究方式所蔽。[42] 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下面就将这三个时期大陆关于玄学的研究状况作一检视,反思回顾以迪未来。余敦康则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段仍处上升阶段,封建生产关系对历史仍起推动作用。

[38] 陈明的博士论文《中古士族现象研究》亦属此类。他认为名理学是庶族地主集团的哲学,是作为大族清议之对立面而产生,又被土族的玄学战胜而告消失。

[5] 《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65、73页。[2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第109页。事实上,名教即自然正如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一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理解。道家追求本源(自然),使人们对已然存在的现实维持一种超越的批判态度或眼光。

作者考出玄学是侯玄、何晏等正始改制的理论。《魏晋玄学论稿》的附录有其对玄学的宏观界说。

有趣的是,他认为向秀的思想与此大相径庭。侯著认为,玄学脱胎于玄谈,玄谈则是汉代属于地主阶级的经师对汉代经学师法的反动。

[16] 《中国哲学史》(第二册)第159页。但他并未由此进一步去探寻玄学家的新论证所可能具有的意义,满足于将它看成给门阀世族提供世界观依据,然后运其匠心,将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嵇康阮籍的越名教任自然和郭象的名教即自然纳入一个类似于正、反、合的辩证法圆圈中。

虽然他强调思想的本质上确有一贯的精神,但对这几个阶段的思想主旨及其递嬗承接没有给自己的描述和说明,使本体思维充实起来。直到许抗生等人的《魏晋玄学史》,大陆学界几乎一致沿用这一说法。《人物志》的理想君主是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他在导言部分批评了以往思想史的写法,一面是单纯的经济政治关系史,另一方面则是独立发展的哲学范畴史。

对此,学界均无异议,但评价却仁智互见。与那些从贵无、崇有、独化的理论思维为玄学进程造像的努力相比,唐氏此说平实而切实。

[8] 《魏晋玄学论稿》第16、26页。文丁更加激烈,认为是佛学影响玄学。

1982年的《中国哲学年鉴》在述及当时学界关于玄学性质、评价和演变时是这样写成的:汤用彤提出‘玄学盖为本体论而汉学则为宇宙生成论的观点‘在近两年的有关论著中,有人集中论证了这点[20]。不过,他似乎还应把他们认为的儒家的刘劭与鼓吹名法的名理学间的关系稍作疏通,逻辑上才会更有说服力。

文章发布:2025-04-05 16:13:58

本文链接: http://a14az.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ghjo2/0.html